东丽区积极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碳库水库作用凸现

2023-07-27 17:25:48 来源:津云

津云新闻讯:“津城”“滨城”双城之间,一道郁郁葱葱的生态屏障在东丽区铺展开来。行走绿屏林海,草木葳蕤,繁花似锦,飞鸟云集,人们在如画的风景中放慢脚步,放松心情,享受这份美好。这美丽蜕变的背后,是东丽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写照。

生态效益凸显 生态屏障成“碳库”


(资料图)

“以前,这附近光秃秃的。现在,这儿变化可大了,满眼绿色,我常来这里骑行,呼吸新鲜空气,拍一拍美景。”闫女士说。

近些年来,东丽区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屏,东丽区细化方案、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通过有效压减用地规模、整合土地资源、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累计拆除各类地上物457万平方米,撤销取缔管控区11个不合规、低效能、高污染的工业聚集区、149家工业企业和各类散乱污企业,腾出土地全部用来复耕复垦、造林绿化。

此外,东丽区采用“生态”的方法修复生态,运用台田技术治理盐碱,注重植物树种搭配、空间立体配置和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增绿、补绿、管绿、护绿,一项项措施密集落地,让盐碱地变成居民家门口的“绿”公园。

如今,东丽区以古海岸湿地绿廊为起步区,串起金钟河湿地片区、双湖富氧游憩区、华明有机田园区、文化融合体验区、林水涵养区和环境防护区六小片区,串珠成链,立体成面,绵延146平方公里绿屏惊艳亮相,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林地面积已达3.5万亩,有乔灌木品种30余种,一级管控森林覆盖率达27.7%。据测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2.31万吨,释放氧气5.67万吨,不断发挥森林、湿地“碳库”的作用。

水环境持续向好 生态屏障成“水库”

水是城市之魂,有水的城市更显灵气。在东丽湖,东湖、丽湖两湖贯通,引来“仙客”频频“造访”“光临”,带来生机与野趣。每年约有十余万只野禽在东丽湖翩跹,其中有十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摄影爱好者王立新说:“以前,想拍珍稀鸟类都跑到外区去拍。这几年,我在东丽湖就拍到白天鹅、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最近还拍到白琵鹭,它可是荷兰国鸟,是这里的好环境让我有幸见到它。”

东丽湖美景惹人醉。这个曾经为抗旱保粮而修建的水库,如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网红打卡地。水生态优势已经转化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的环境优势,给东丽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的绿色福祉。为守护好一湖碧水清波,东丽湖街道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在提升辖区“面子”的同时,不遗余力抓好“里子”,下足绣花功夫,做好水环境的大文章。

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郭磊说:“我们加强水环境监管,辖区内共有大小河道近20条,全部纳入水质监测范围。同时,加大巡河力度和环境整治,做到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确保水环境持续向好。”

在东丽区绿屏建设中,通过挖土成塘、筑土成台,台地上植树造林,低处坑塘进行生态养殖,打通水系脉落,万物繁衍生息。同时,加快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金钟河北岸修复项目、持续推进水源转换工程等,治理坑塘水面1800亩,梳理沟渠13.2公里,还投放大量鱼苗,在净化水质的同时,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林水相依,蓝绿交织,绿树倒映在水面,鱼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摄影 刘乃文 通讯员 张轶娜 李佳娟 高鑫)

关键词: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