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培育“田秀才”为乡村振兴添力量
(资料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7月28日消息(记者 易帆 实习生 陈奕果)7月27日至28日,海南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厚地膜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场观摩会暨培训班在澄迈举办。
7月27日至28日,海南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厚地膜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场观摩会暨培训班在澄迈举办。记者 郑光平 摄
记者从会上获悉,海南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各类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去年,海南省共培育高素质农民6517人,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学员的优秀典型,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田间学校”学知识
产业集聚效应助农增收
“近期田间学校为农民培育蘑菇种植,在这里农民可以学习蘑菇培育的全过程的操作技术。”7月28日,在澄迈大丰镇才存共享农庄蘑菇加工厂内,创始人徐取俊介绍,蘑菇种植是农庄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当下农庄4个蘑菇种植大棚能实现全年不间断种植生产蘑菇,年产量50吨,产值达60万元。“为了把蘑菇产业进一步做大,我们正加快培育一批掌握蘑菇种植技术的农民。”徐取俊说。
培训班学员在澄迈大丰镇才存共享农庄蘑菇加工厂参观。记者 郑光平 摄
才存共享农庄是海南省“田间学校”,对农户的培训已开展多期。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徐取俊不仅扎根乡村振兴产业,还带动培育了一批共同奋斗的“新农人”。近年来农庄与各新型农业主体深化合作,大大提高农业附加值,对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曾经小小的村子,如今已初步显露出产业集聚效应。”徐取俊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才存共享农庄“田间学校”里,硬件设施与软件实力并存。学校设施包括教研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文化展厅等,配备住宿、饭堂、户外拓展、文体活动场所等于一体的教学设施。学院还邀请企业导师、创业导师、专家顾问、技术能手、培训讲师等,为农民、创业者、政府人员提供培训指导,同时学院还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人才。
当下,才存共享农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已显雏形,徐取俊说,下一步农庄还将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才存共享农庄发展成为集农副产品特产销售、特色养殖、农业休闲旅游、咖啡民宿服务、胡椒咖啡加工厂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开发综合体。
才存咖啡馆。记者 郑光平 摄
示范基地推广农技
在澄迈大地正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上,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适用于常年蔬菜种植、冬季瓜菜等作物种植的技术一一示范,并通过农技服务向农户推广。澄迈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良会介绍,基地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进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农技专家综合采用物理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带动农户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实现蔬菜生产化学农药减施3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90%以上,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
培训班学员在澄迈大地正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参观。记者 郑光平 摄
据悉,海南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持续增强。去年,海南省共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40个,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759个,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各市县普遍建立了“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澄迈大地正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记者 郑光平 摄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王松林介绍,今年农业系统将继续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目标导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着力抓好农业经理人、热带农业产业链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民和师资培训等拓展培训,基层则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和小农户培训。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机构的资源优势,健全农民培育体系,拓展师资范围,加强基地建设,满足农民培训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在农技推广方面,将遴选一批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推广“技物结合”“技术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海南还利用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弥补科技服务力量的不足。例如特聘农技员今年新增了农村沼气管护员,生猪产量较大的儋州市还要招募特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等,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农技服务的缺口来灵活聘用特聘农技员,为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易帆 陈奕果)
关键词: